国家钢铁及制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和国家机床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安徽)(以下简称中心)是2007年11月和2013年12月分别经国家质检总局批准设立在安徽省马鞍山市的国家级质检中心。由于质监管理体制和马鞍山市行政区划调整,2015年3月,经马鞍山市政府决定,钢铁中心承担了国家机床产品质检中心筹建任务,同年,还承担了市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中心建设。目前,新的公共检验检测技术服务平台中心是由3个市级质检机构、2个省级质检中心、2个国家质检中心整合而成。中心依据《检测和校准实验室能力认可准则》(ISO/IEC17025:2005)及CNAS相关应用说明、《检验检测机构资质认定评审准则》、相关法律法规等建立了完备的质量管理体系。截止2017年6月,中心在金属材料检测领域有224个产品、151个参数(方法)通过CNAS资质认可和国家级资质认定,能按77个国际标准或国际先进标准开展检验检测工作;在机床检测领域有74个产品、22个参数通过CNAS认可和国家级资质认定,能按27个国际标准或国际先进标准开展检验检测工作,并与国际著名机构德国TUV公司检测结果实现互认;在食品和农产品检测领域,具备营养成分、微生物、重金属、食品添加剂、农兽药残留等项目检测能力;同时还具备化工、建材、家电类等产品检测能力。
中心内设4个管理部门(办公室、业务拓展部、质量管理部、科技计划部)、5个专业检验室(化学分析室、物理分析室、机床及刃模具室、轻工建材室、食品化工室);现有专业技术人员45名(在读博士2名,硕士研究生13名,本科学历22人),正高级工程师3名,高级工程师6名,工程师20名。中心实验室由市区和博望区两个实验室组成,共有检验、办公用房面积8000㎡,恒温恒湿面积1000㎡。现有仪器设备500余台(套),价值4500余万元。按照“国内领先,国际一流”的建设原则,所有关键参数检测仪器均为国际一流的进口设备,如瑞典海克斯康公司三坐标和便携式测量臂、瑞士LEICA公司激光跟踪仪、英国雷尼绍公司无线球杆仪和激光干涉仪、德国兹韦克万能材料试验机、德国蔡司金相显微镜、瑞士恩斯特布洛维一体化硬度计、美国热电火花发射光谱仪和X射线荧光光谱仪、美国PE公司等离子发射光谱仪、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美国力可红外碳硫分析仪、德国埃尔特氧氮氢联合测定仪、日本电子扫描电镜、丹麦依科视朗便携式高频X射线机、美国奥林巴斯相控阵超声波检测仪、美国安捷伦液质联用仪、气质联用仪、液相色谱、气相色谱等大型仪器设备。
中心是全国钢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力学及工艺试验方法分技术委员会委员(TC183/SC4)和钢铁及合金化学成份测定分技术委员会委员(TC183/SC5)单位、全国锻压机械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220)委员单位、安徽省钢铁产品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和安徽省锻压机床及刃模具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秘书处单位、中国铸造协会会员、中国铸造协会质量检测实验工作委员会轮值主席单位、安徽省大型科学仪器资源共享平台、马鞍山市首批干部教育培训现场教学基地。
中心有3名技术人员担任了全国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委员。近年来,主持或参与制修订了JB/T12765-2015《卧式剪板机》、GB/T 4336-2016《碳素钢和中低合金钢多元素含量的测定》等39个国家、行业和地方标准;主持了《机械压力机用安全双联阀性能检测平台研发》、《ICP-AES测定钢铁及合金中痕量元素的研究》等10个省部级科研项目。发表了《新型模块电源在机床上的应用》、《400级热轧带肋钢筋质量判据若干问题探讨》等60余篇科技论文。
中心的主要任务是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化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产品质量法》等法律、法规和有关标准,承担有关产(商)品的质量监督检验、质量仲裁检验、新产品投产前的质量鉴定检验、生产许可证产品的发证检验、产品质量认证检验以及有关机构、客户委托的产(商)品检验;开展检验技术和检测方法的研究,开发新的检验技术、检测方法和设备;承担部分标准的制修订工作;开展人员培训;向上级和有关部门反映技术标准贯彻执行情况和产品质量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改进和处理的意见。
近年来,中心紧紧围绕“抓质量、保安全、促发展、强质检”总要求,始终坚持“科学严谨、公正规范、准确高效、改进创新”质量方针,秉承“一马当先,追求卓越”马鞍山城市质量精神,以综合能力建设为核心,内强素质,外塑形象,着力推进“项目+平台+科研+市场+管理+形象”组成的“六位一体”能力提升新格局,全力打造国家质检中心品牌,取得了显著成效。中心连续4年被质检总局评为Ⅰ类检验机构,2015年荣获“质量之光”年度卓越技术机构称号。中心检测业务覆盖了全国多个省份,已成为华东地区有影响力的国家级质检中心。